残酷春天里的中国科技二和全球供应链一

开春以来的一波疫情,让很多企业和消费者亲身感受到了供应链的脆弱和重要。不少朋友即使身不在疫区,也出于运输延误和成本上升的考量,开始主动囤积生活物资。

而不得不依赖全球化分工体系的中国科技行业,其实早已在恐惧中生活了数年之久。

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电子硬件厂商,这些科技软硬件产品与服务,都离不开精密复杂的电子元器件,而它们的分工往往极为精细。以芯片为例,从架构设计、制造加工、封装测试、成品整合,就涉及全球各地成百上千家企业的参与。其中任意一个出现意外事件,都会很快传导到整个电子产品供应链。

仅仅过去数年,中国科技企业就不得不陪着全球供应链一起“仰卧起坐”——

的贸易争端:随着美国对中国大陆科技企业制裁的开始,很多中国半导体企业、硬件厂商的订单流失,被迫躺平,全球芯片短缺拉开序幕。

的疫情冲击:疫情持续导致的封锁和限制阻碍了科技相关产品的生产和运输,比如去年越南的疫情反复,半导体行业经历了严重的中断,直接影响了中国汽车厂商和电子行业。

的自然灾害:美国的暴雪袭击、日本的地震事件、台湾地区的供水不足等等自然灾害,加剧了芯片短缺,行业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的俄乌战争:全球供应链还没有从疫情影响中恢复过来,俄乌之间的军事冲突让局面变得更加危险,从原材料到交通运力的停摆,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在供应链方面的最大风险。

科技行业是典型的全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在复杂的供应链困境中,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减少反复“仰卧起坐”的风险,将是接下来中国科技的必修课。

全球供应链的涟漪效应,

如何影响中国科技?

全球供应链背后,是一个连接了研发、生产、制造、金融、服务、消费等环环相扣的科技产业价值链。

《今天到达》(ArrivingToday)一书研究了全球供应链,一家越南工厂生产了一个USB充电器,将其运送到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家庭。这段旅程横跨了14,英里和12个时区,涉及轮船、集装箱、卡车、仓库、机器人和工人的复杂网络。

而俄乌战争等意外事件,如同一次次地震,所引发的冲击波正在错综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中掀起涟漪,不断传导到中国科技行业。

一开始,是原材料紧缺。

此前,受疫情影响,许多用于芯片制造的原材料,如硅片、化学品、特殊气体等,就已经出现了供应不稳定的情况。虽然依靠库存还可以维持生产,但俄乌战争则进一步恶化了原材料供应。要知道,俄乌是半导体芯片的关键资源——钯、镍和氖气的主要产地。其中,俄罗斯是镍的重要出口国,钯供应量也占到全球的40%,而乌克兰提供了全球70%的氖气。战争的恶化、制裁的加剧,直接导致这些原料运不出来,市场价格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中国对以芯片半导体为核心的电子器件等进口总额接近80%,大量电子、半导体、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企业,生产都受到干扰。

紧接着,是元器件紧缺。

电子产品和半导体往往依赖空运,俄乌冲突、疫情封锁和区域自然灾害等,直接导致运力不足,或者不得不用更长的替代航线,从而导致了更高的燃油成本、更长的运输时间成本。这也导致一些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和半成品供应受阻,芯片、元器件的交货时间延长。

前不久国内最大的汽车线束供应商安波福,位于上海的多个生产基地就受到影响。为苹果笔记本电脑生产背光键盘导光板的供应商茂林光电,目前也已经停工。

这些电子部件供应商停摆,对上下游企业都有不小的影响。

接下来,是电子产品的减产。

今天,无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低科技产品,基本都需要各种芯片半导体作为关键零部件。既然芯片等电子部件无法及时供应,那么许多电子产品厂商被迫减产、提价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中,中国作为智能手机和IoT的制造重镇,目前各大品牌厂商如联想、宏碁、华硕等,都传出消息,开始不同程度下调年度出货目标。苹果也进一步削减了年的iPhone订单量,直接影响中国代工厂富士康、和硕等的营收。而其他家用电器、智能消费产品也因供应链短缺而承压。

汽车企业也不得不放慢节奏,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宣布新品延期发布,交货周期也有所延缓。特斯拉暂停了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上汽大众、长城汽车、一汽集团等也受到波及,纷纷减产或停产。根据乘联会的测算,多地疫情预计会给汽车行业的生产带来20%的减产损失。

华为、小鹏汽车等在内的企业管理者近期也在社交媒体发声,呼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