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铝基板化镍后发黑起泡怎么解决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故事?

作者丨周波;马骁;陈华三;杨磊

来源丨电镀与涂饰(ID:ddyts)

原标题丨氮化铝陶瓷基板化学镀镍工艺优化

摘要

Abstract

氮化铝陶瓷基板在化学镀镍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局部区域起泡、腔体部位发黑的现象。通过故障复现试验,发现原因有二:(1)化学镀前基材钨层连续性较差,导致镀层与基材咬合力不足而起泡;(2)在烘干过程中,腔体内部积水,氮化铝与热的水蒸气长时间接触而发生水解反应,导致腔体表面变黑。通过对镀前来料的筛选,并在烘干时切水和腔体朝上放置,该问题得到了解决。

1问题描述与分析

1.1局部区域起泡特征分析

镀层起泡是指镀层在经受特定温度冲击时,由于镀层和基体之间结合力不好,镀层热膨胀后受应力向上凸起而形成圆形鼓包,鼓包用尖锐刀片或针头可以挑破或者按压后向下瘪。

氮化铝腔体陶瓷基板正面(见图1)和背面(见图2)均发生起泡,但起泡部位均在环框的4个拐角或四周边处,规律性较强。化学镀过程不同于电镀过程,没有电场分布引起的尖端效应,因此各受镀区域镀层一般均匀一致。如果出现镀液异常或者镀覆过程中操作不当,会出现各处均匀分布的起泡或者起皮。因此,初步认定是镀前来料异常。

图1正面局部区域起泡照片

图2背面局部区域起泡照片

1.2腔体部位发黑特征分析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部分批次产品烘干后出现腔体周围陶瓷表面发黑变色现象(见图3)。通过观察发现,非腔体面(背面)陶瓷表面未出现变色(见图4),发黑印记沿着腔体的边缘向外扩散并逐渐减弱,在陶瓷表面较为明显,而金属化层未出现变色。

图3陶瓷基板腔体周围发黑的照片

图4非腔体面颜色正常的照片

2结果与讨论

2.1来料状态分档化学镀的对比

对来料分档后进行化学镀,化学镀镍工艺流程如下:

除油→蚀刻→活化→钯活化→一次化学镀镍→退火(°C)→二次化学镀镍。

二次镀镍后镀层结合力均在°C、氮氢混合气氛下考核15min,检验外观是否起泡。

结果发现:有亮斑组起泡比例%,起泡位置均发生在4个拐角处,与来料亮斑存在对应关系,而无亮斑的均未发生起泡。

分别对亮斑区域和正常区域进行了SEM和EDS分析。通过对比可见,中心正常区域钨层结构较为致密,钨金属化层(见图5)在氮化铝陶瓷(见图6)上均匀分布,形成连续的织网结构,钨层上方无大的二次相浮块。这说明二次相未发生聚集,而是在钨层下方的氮化铝颗粒晶界间呈孤岛状分布,不会对表面的钨层与镀镍层之间的结合力造成影响。

然而,四周边发白区域的钨层结构较为疏松,未能形成互相交错的连续性膜层,且有大量块状二次相聚集于钨层上方(见图7),二次相是陶瓷烧结助剂,主要成分为YAlO3(YAP)、Y4Al2O9(YAM),均为非金属玻璃态物质。当它们分布集中且在钨金属化层表面时,镀镍层无法与其形成金属键,咬合力不强,因此发生起泡。

图5中心正常区域钨层的扫描电镜照片及能谱图

图6中心正常区域氮化铝陶瓷基体的扫描电镜照片及能谱图

图7四周边发白区域二次相的扫描电镜照片及能谱图

2.2有亮斑的环框区域电镀镍与化学镀镍的对比

仅对有亮斑的产品中环框区域进行电镀镍,电镀镍工艺流程如下:

除油→蚀刻→活化→一次电镀镍→退火(°C)→二次电镀镍。

二次镀镍后镀层结合力均在°C、氮氢混合气氛下考核15min,检验外观是否起泡。结果(如图8所示)发现,起泡部位仍为环框拐角部位,与化学镀镍后的现象相同,说明根本原因还是基材问题。

图8环框区域电镀镍后拐角起泡的照片

2.3不同烘干方式的对比

烘干试验方案如下:

试验1:冷水冲洗→腔体面倒扣放置→烘干。

试验2:冷水冲洗→腔体面朝上放置→烘干。

试验3:冷水冲洗→切水→腔体面倒扣放置→烘干。

试验4:热水冲洗→腔体面倒扣放置→烘干。

试验5:热水冲洗→切水→腔体面朝上放置→烘干。

*烘干温度均为(±10)°C。

试验1-5结果如图9-13。

由于试验5的方案叠加了热水冲洗、切水、腔体面朝上放置这几种优化措施,因此效果最优。最终选择了试验5的烘干方案作为固化工艺,后续生产中未再出现发黑变色现象。

图9试验1腔体发黑照片

图10试验2背面发黑照片

图11试验3腔体不发黑照片

图12试验4腔体轻微发黑照片

图13试验5不发黑的正面(a)和背面(b)照片

3结语

通过制定来料检验图谱,在镀前对来料进行筛选,可以有效避免起泡问题。

通过出槽后热水冲洗和切水,并在烘干时令腔体朝上放置,有效避免了发黑变色问题。

往期推荐

投资10亿!江苏富乐华氮化硅基板项目落户四川内江

投资6亿元!景德镇氮化硅基板厂房建设快马加鞭

投资10亿,湖南衡阳建设氮化硅产业园

原创

漫谈HTCC与LTCC(第三回)

大功率IGBT模块用氮化铝DBC基板技术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