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权威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位于温州的镍铁和不锈钢资源龙头,位居全球强企业第位,凭亿身家上榜胡润全球富豪榜,它就是青山控股集团。而本次商战的主角,就是这位低调却又实力强劲的世界“镍王”。
就在年的3月7日到8日,一场“史诗级的逼空大战”在拥有近年悠久历史的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里上演着。这是一场中外资本的对碰,这是一场行业巨头与“索罗斯们”的对碰。
这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嘉能可主持的一场完美"索罗斯式"狙击,展现了其对行业、市场以及机遇的精准把握,只是结局却不一定能复制索罗斯式的狙击成功。在这场“载入金融史册的逼空大战”中,主角双方分别是中国的“镍王企业”青山集团和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嘉能可。在事件发生的一周后,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对此采取了措施,从3月18日起将镍合约的单日涨跌限制从8%提高到12%。在对事件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科普。在平常,进行实物交易的市场一般会称之为现货市场,而与之相对的就是期货市场。在期货市场中的交易标的,通常都是未来的某一种货物,比如三个月后的小麦、一年后的石油等等。在现货市场,一般会将交易者分为买方和卖方;而在期货市场,则会将交易者分为多头方和空头方。所谓多头方,是指在期货交易中对价格走势看涨的一方,而空头方则相反。像青山集团在期货市场中,就是一个持有大仓位空单的空头方。
那“逼空”又是什么呢?在期货市场中有一条规律,就是随着合约的交割日期临近,期货价格将逐渐向现货价格靠拢。而在这期间,多头方通过各种手段抬高价格,迫使空头方在高价位的情况下完成合约标的交割的行为,就被称之为“逼空”,也就是“多逼空”的意思。而相反的,若是空头方在交割日期之前故意打压价格,迫使多头方在低价位完成交割的行为,则被称之为“空压多”、“空打多”等。
纵观始末,除了青山集团与嘉能可两方主角,这场大战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本推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青山镍事件始末梳理
二.青山镍事件发生的原因
三.青山镍事件的后续冲击
四.后续风险化解探析
壹
青山镍事件始末梳理
善用技术优势,两次做空成霸名
说到青山集团,就不得不谈起其稳坐“镍王”的一大底牌——手握印尼60%的镍矿。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当时已是国内钢企龙头的青山控股曾果断出手,筹集资金、艰苦谈判,斥巨资终于控制了印尼60%的镍矿,使企业产能超万吨。正是凭着这先人一步的大手笔布局,青山控股才能迅速发展成长,最终成为全球不锈钢行业的龙头企业。青山控股在印尼镍矿的霸气布局,需要的资金无疑是大量的。而这些资金不来自银行也不来自上市资金筹集,依靠的是其在期货市场的“运筹帷幄”。青山控股最为擅长运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打压镍价,从中获利。
在青山集团多年“征战”期货市场的经历中有两次著名的“空压多”。一次做空是在年之后,当时因全球储备镍资源稀少,加之市场对不锈钢需求长期居高不下导致全球对于镍需求不断增加,使资本市场中多头方一直看好镍价。而就在市场普遍对镍价看涨的行情下,青山曾先手做空,随后立即宣布研发了节省不锈钢总能量的新技术,消息一出导致镍价顿时下跌并持续低迷,让青山集团从中获取巨大利润。
第二次做空则是在去年的三月。近几年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一众国际资本纷纷认为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将导致电池的需求量激增,势必会增大镍的消耗量,造成供小于求,价格走高,于是纷纷出手看涨镍价。而青山集团看准时机再次出手,先手做空然后宣布研发了低值镍加工高冰镍技术,使镍电池成本陡然下降,让多头损失惨重。故技重施,落入算计惨遭逼仓
先手做空,凭技术优势打压镍价,从中获利,可以说是青山集团一贯的“战法”了。在去年年底,出于集团战略及企业产能等方面因素考虑,青山控股再次在期货市场做空国际镍价。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青山集团在期货市场一直做空,而不考虑做多呢?这其中涉及到一个概念——“套期保值”。那何为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换成平时可能更常见的词,就是对冲。它是指交易人在买进(或卖出)实际货物的同时,在期货交易所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交易合同作为保值。
举个例子,假设青山集团在未来的三个月后将要出售吨钢材,成本为1k每吨,而现在市场钢材的价格是1.5k每吨。
青山集团认为未来钢铁价格会下跌,担心自己所得利润减少,于是在期货市场以做空,入手以售价为1.5k每吨,共吨钢材,总计1k元的空头头寸。如此一来,如若青山集团对市场钢铁价格走势的判断无误,则其销售钢铁所得利润将锁定为(1.5-1)*=k。
青山集团本身经营不锈钢产业,旗下的镍矿产量惊人,是全球第一的镍铁供应商。那在现货市场中,青山集团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卖家,也可以称之为现货的多头方。那为了进行套期保值,则其需要在期货市场持有同样大仓位且方向相反的头寸,而这也就是为何青山集团会持有高仓位的空单。
但这一次,青山集团遭到了来自国际资本嘉能可的逼空威胁,遭遇到集团创立以来的重大危机。就在今年年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俄乌局势持续紧张,一个针对青山集团的复仇杀局悄然浮现。从年至今,镍期货交易的价格幅度稳定在1万美元每吨,价格区间在1万到2万美元每吨。但就在3月7日到8日这两天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镍期货价格却连续出现戏剧性的暴涨。首先是在3月7日这天,随着多头方的持续出手,当日价格一路暴涨,最高价升至50美元每吨;而在随后的3月8日,最高涨幅更是直接超过%,价位来到了美元每吨的历史超高位,两天的总涨幅合计超过%。这对于高仓位做空的青山控股而言,可谓是惊天噩耗。
在这个时候不妨分析一下,由于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制度与逐日盯市制度,若无破局之机,青山集团所面临的就只有两个选择。其一,不再挣扎,任由交易所平仓,直接承受所有的亏损;其二,与多头硬撑,按照追加保证金通知补交保证金,并伺机移仓换月,但在当时大头逼空的状况下,市场上找到愿意接下如此大头寸空单的多头方几率实在太小。因此,若嘉能可的“逼空”得逞,青山集团都将遭受一次重创。解释一下期货市场的两种制度:期货的交易是每天都要进行结算的,而不是等合约到期再一次性进行结算(逐日盯市)。投资者在入场交易之前都需要在经纪公司开立专门的保证金账户(保证金)。并在每次交易时,按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缴纳保证金。也就是说,投资者并不需要全款投资,只需按比例存入保证金(初始保证金),就能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这样的资金杠杆既提高了可能的收益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投资者所承受的风险。
期货交易每日的结算在保证金账户里进行。当投资者保证金账户内的保证金低于某一个阈值(维持保证金)时,就会收到追加保证金通知(margincall),告知其需要将保证金补充至初始保证金的数额。而若投资者不能及时补充保证金,其所持有的头寸将会被强制平仓掉。强制平仓不仅会让投资者彻底失去已经亏损掉的保证金,更可能出现因无人接盘(穿仓),而导致损失远大于本金的状况。
当时市场有传闻称,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嘉能可希望通过这次事件,获得青山集团在印尼的镍矿60%的权益,而这正是因为青山集团在缴纳保证金时,与经纪公司约定以印尼镍矿60%权益作为追加保证金的担保。英国矿业公司分析师认为若强制平仓青山集团账面的亏损为亿美元。而华创证券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分析也表示,该事件可能要以青山集团亏损60亿美元结束。
就在最紧急的关头,破局的节点终于出现了。在8号当天盘中,LME宣布将所有镍期货的交易紧急暂停,在英国时间3月8日后所有的场内场外交易将会暂停,同时原本定在3月9日的所有镍现货交割都将推后。这番举措直接宣告多头方将被迫终止“围猎”。
LME的这一举措无疑给了青山争取筹码、与多头谈判的机会。就在次日3月9号,青山集团对外发出公告,一方面宣布自己已经获得了建行和摩根大通的信贷承诺,可以支付追加保证金;另一方面,青山已用自己的高冰镍库存与国内的精炼镍进行置换,并宣布已经调配到充足的镍进行交割。
到了3月15日,青山集团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