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机制银币历来在集币圈里有很深的收藏底蕴。民国成立后,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或花卉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字样。
此枚双旗币當大洋伍分(中华民国十四年)的正面图案中央为两面交叉的国旗,外环珠圈,上缘“中华民国十四年”,下缘纪值:當大洋伍分。左右各列一颗五角星。背面镌刻为:山西省造镍幣,并配以稻穗组成的嘉禾图,外环齿边和纹饰图。存世稀少,正谓:“物以稀为贵”,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市场价值。
此枚钱币历经岁月的洗礼,但纹路依然清晰可见,上面的包浆也见证了其历史的积淀,包浆醇厚自然,耐人寻味,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过渡性特征,有着难以言喻的收藏价值。
藏品设计精美,做工精细,纹饰丰富,布局合理,层次鲜明,线条流畅优雅,工艺纯熟精湛,艺术价值较高。由于铜元在我国发行流通前后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在我国货币的历史长河中仅是十分短暂的一瞬间,但中国铜元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过程,是我国近代货币史和钱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