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产业链上游镍矿主要以红土镍矿和硫化镍矿两种形式存在。
硫化镍矿品位较高,是镍冶炼的传统原料,火法冶炼工艺成熟,主要产品高冰镍可用于生产电解镍和硫酸镍。
与传统的硫化镍矿相比,红土镍矿的资源储量更丰富,品位更高,开采难度小。
从供需来看,红土镍矿为最主要原生镍供应来源。#镍#
镍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安泰科,中信证券镍矿全球资源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年全球探明镍基础储量(以镍计)约万吨,红土镍矿在全球镍矿供给中占比达到64%,由于硫化矿资源瓶颈,近年来储量增长主要来自红土镍矿。
从市场格局来看,全球镍矿生产集中度也较高。从国家和地区来看,印尼、菲律宾、新喀里多尼亚等是全球主要的红土镍矿产地,澳洲兼具红土镍矿和硫化镍矿,俄罗斯和加拿大则拥有少有的多金属伴生的硫化镍矿藏。
全球镍资源供应较为集中: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俄罗斯三个国家约占全球镍矿产量的56%,而中国镍矿产量仅约占全球的4%,中国镍矿储量万吨,在全球占比3%。
国内镍矿多以硫化镍为主,主要分布在甘肃省金川镍矿,多用于生产纯镍。
从企业主体看,全球镍矿企业市占率较低,仅俄罗斯镍业和淡水河谷的份额超过5%。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红土镍矿:最主要原生镍供应来源世界上的红土镍矿分布在赤道线南北纬30°以内的热带国家,其可开采部分一般由三层组成:褐铁矿层、过渡层和腐殖土层。
褐铁矿层,含铁多、硅镁少、镍低、钴较高,一般采用湿法工艺回收金属;再下层是混有脉石的残积层(过渡层和腐殖土层)矿,含硅镁高、铁较低、钴较低、镍较高,这类矿一般采用火法工艺处理。
红土镍矿生产镍工艺归纳起来可以大致分为火法和湿法工艺。
火法工艺的初始投资更少,投资周期更短,但是在冶炼过程中能耗与成本更高,金属回收率相对更低,主要用于处理高品位的红土镍矿。
湿法工艺相对更复杂、初始投资更大、投资周期长,但能耗更低、金属回收率更高,能够处理表层低品位矿。
下游:高镍三元,渗透率逐步提高最主要的镍供需路径为红土镍矿火法冶炼-镍铁-不锈钢。但下游需求中电池对硫酸镍的需求增速显著,红土镍矿湿法冶炼-湿法中间品-硫酸镍-电池的路径重要性逐步凸显。
从最上游的镍原生矿经湿法冶炼形成湿法中间品(MSP/MHP),或经火法冶炼形成高冰镍,进而加工成硫酸镍,生产前驱体。
三元正极材料主要成本为前驱体材料成本,前驱体价格受上游金属材料价格影响较大,龙头企业供应链优势更为明显。
高镍行业中龙头优势明显,其中容百科技和天津巴莫产量合计占比58%,龙头规模优势领先;贝特瑞、邦普等二线厂商高镍产能开始放量,产量份额有所提升。
资料来源:鑫椤资讯,东吴证券研究所拥有核心专利和技术的龙头企业良率控制上的优势转化为成本优势。电池制造认证周期长,下游电池厂商更倾向于供货稳定的龙头企业。
高镍三元的市场集中度显著高于三元行业,随着高镍三元的渗透率逐步提高,相关龙头厂商有望实现在三元行业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