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92.html
漫步走进太原龙潭公园,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硕大的铜鼎巍然屹立,在其正南方立有碑,上面刻有铭文曰:
稽古神禹,铸鼎安民。自时厥后,鼎彝是尊。赵民辅晋,霸业斯昌。裔孙筒子,城此晋阳。沉沉遗鼎,可纪可因。袭形取义,革故鼎新。
这是太原纪念建城年时,九十高龄的国学大师姚奠中撰写的《大鼎铭》48个字道尽铸鼎起因和寓意。春秋大鼎原型来自年发掘的赵卿大墓,大墓出土的附耳牛头纹蹄足鼎,曾经震惊考古界。
年5月,山西省文保部门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在太原金胜村发掘了一批古墓葬,其中以春秋时期的晋国赵卿大墓规模最大,它也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高级贵族墓葬,可以说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省考古最重大的发现。获得各类随葬品件,其中青铜器多件,包括青铜礼器件。最大的一件青铜鼎,即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高1米,口径1.04米,重达千克,是国内已知最大的春秋大鼎。出土乐器音质音色完好如初。车马坑保存完好,兵车呈双列排列,国内罕见。
礼器是赵卿大墓中的核心,以鼎为代表,镬鼎、升鼎和羞鼎三类齐备。鼎用于煮牲,依形制大小分为牛镬、羊和镬。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应属牛镬,形体硕大,造型古朴浑厚,给人以庄严肃穆之美感。墓葬展现了主人奢华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晋文化雄浑豪迈的文化气息。
墓中一组形似编钟的乐器,可奏出由高到低38个音节,达到了七声音阶的先进水平,比湖北战国曾侯乙编钟早一百多年。盛酒器中最为精美的是鸟尊雕刻精美,动感强烈。出土的青铜虎灶设计有烟道,堪称世界烟囱之祖。
赵卿大墓位于太原晋阳古城以西,属于春秋赵氏势力范围。它的发现,为研究晋国及三家分晋历史提供了可靠证据。出土的青铜器约占出土遗物总数的40.9%,器形和纹样属于典型的晋国青铜器,与侯马晋国铸铜遗址内的陶范如出一辙。考古学家认为,赵卿大墓中的绝大多数青铜器由侯马官营铸铜作坊所造,之后运至晋阳入葬。
中国开始冶炼青铜的时间晚于西方,在人类技术发展史上,使用青铜兵器和工具的时代,称为青铜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开始了青铜时代,并持续了一千五百多年,从夏朝到战国后期,青铜器逐渐被铁器代替。虽然起步晚,但是中国青铜冶炼水平很快超过了西方。从重8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精美的曾侯乙尊盘、湖北随州编钟群,到晋国赵卿大墓内让人眼花缭乱的青铜器物可知,当时中国已经熟练掌握了综合利用浑铸、分铸、失蜡法锡焊、铜焊的铸造技术在冶铸工艺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青铜文化以伦理政治为核心,是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器物文化,《左传》总结为“国之人事,在祀与戎”。当时国家的大事就是祭祀和征战,而祭祀和征战都与青铜器结下了不解之缘。旅美考古学家张光直的判断是:“青铜即权力。”表达的是对赵卿墓出土的铜鸟尊神以及祖先的敬畏之情。
铜是一种稳定的有色金属,熔点很低,是最早被人类发现和利用的金属。《汉书》记载:“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畏风雨暴露改其形。”铜的英文书写是Copper,从拉丁文演变而来,是西方一个盛产铜的小岛的名字。西方的青铜以含镍和砷为特点,已知最早的人为加工的铜器出自伊朗叶海亚地区,时间约在公元前年。我国已知最早的青铜器物则是甘肃东乡林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时间约在公元前年。
青铜器的发现首先是在两河流域一带的安那托里亚,人们已经懂得利用青铜,冶炼铜有近八千年的历史。在埃及,大概在公元前年进入青铜时代,欧洲和南美洲略晚,约在公元前年。印度大约公元前年也进入了青铜时代,但是很快衰落了。
青铜器冶炼技术发展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出现了:组合法内范和外范多块组合范造型法;分铸法——先将器物上各个附件分别铸出,在铸主体时,再将各附件与主体合为一体;焊铸法——在主体上铸出若干个凹槽,并在附件上挖出相应的凹坑卯,将熔好的金属焊接剂注入坑卯内,与凸榫相套合成一体;失蜡法——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用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至蜡模全部熔化流失,再往模型内浇灌熔液,以便铸成器物。
中国青铜器技术自成一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加工方面讲,在欧洲或者其他文明里,青铜加工方法是锻造,或者锻造与铸造并行中国则主要是铸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国家,比西方锻造法更为复杂利用铸造法加工的青铜器,器形更加丰富,饕餮纹等精美花纹跃然其上;从材质方面讲,中国的青铜合金里,锡的含量要比欧洲高,特别是普遍使用铅,铅在欧洲的青铜器里并不普遍;从装饰方面讲,西方有锻造传统,装饰方法是敲打和雕刻出来的,大量使用金和银,而中国青铜器也用金和银进行装饰,但金和银的出现晚于西方。
从器物用途看,同是青铜时代,西方以青铜工具、青铜兵器出现为标志,春秋墓出土的铜鸟尊匏壶志,中国则以青铜礼器的出现为标志,所以青铜礼器是中国青铜手工业的核心。
铸铜工艺生产流程复杂,山西侯马牛村铸铜遗发现证明,当时的铸铜业已经有了明确分工,如有人专门负责制作陶范,有人负责浇铸,有人负责打磨,严密的分工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管理。晋西南的中条山有冶炼纯铜遗址,自古就是铜矿主产地。当时,矿产资源被严格控制,擅自采掘将受到严厉处罚。中原地区,人们进山开矿,把炼好的铜运到城里,在专门的铸铜作坊进行青铜器铸造。
炼铜工序繁复,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冶炼0.5公斤铜,至少需要40公斤木炭,炼锡则更为复杂。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进行精确分工和具有专业特长的技术工匠,单靠普通家庭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当时的青铜冶炼基本由官府经营,制作工匠和奴隶隶属于官府。专业工匠世袭制,同一个家族铸造的青铜器都是同一种风格。绝大多数铸铜作坊建在城内有的就建在王室后院里,冶金工匠生活优越,属于社会中的精英阶层。
炼铜业牵动着国家的礼制。周天子可以用九个青铜鼎,与它相配有八个,叫“九鼎八簋”,诸侯和卿用七鼎,大夫五鼎,士只能用三鼎或一鼎,不能越级使用。祭祀的时候,每个鼎和每个该装什么东西,都有明确规定,不能随意搭配。
在铜冶炼的合金配比上,由开始的铜锡二元合金发展到铜锡铅三元合金。在战国时就有了著名的合金理论“六齐”。《考工记》中所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的经验性科学总结,表明当时中国已认识到合金成分与青铜的性能、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已定量地控制了铜锡的配比,以得到性能各异、适于不同用途的青铜合金。而且还说明当时的工匠已掌握了根据火焰的颜色来判定青铜是否冶炼至精纯程度的知识这是后世化学中火焰鉴别法的滥觞,成语“炉火纯青”,用以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境界,由此引申而来。
“沉沉遗鼎,可纪可因。”今天的春秋大鼎旁游人如织,少年们玩乐飞奔而过,歌者翻过一页简谱轻轻吟唱。清晨的阳光,撒在龙潭湖涟漪里,打在人们的笑脸上,光影从春秋大鼎的外壁上慢慢移动,升高,不再回头,望着如山的春秋大鼎,我们不由感叹:这才是真正的革故鼎新,江山永固!
参考资料:《中国冶金史》、《晋阳考古发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