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白癜风好治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6354.html
11月10日,容百科技(.SH)收报.5元,年内累计大涨.78%,总市值亿。根据SMDC的多因子量化评分体系,佰仁医疗评分分(分制),位列科创板第41名。
容百科技的八大力价值画像
基本面: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龙头
容百科技地处宁波余姚,为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首发价格26.62元,预计募资17亿,实际募资12亿。
容百科技自年成立以来,深耕于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主要产品是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动力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直接决定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及产品成本。
三元电池是锂电池的技术路径之一,当前比较主流的技术路径还有碳酸铁锂,两种电池的装机量增速年内有较大差别,特斯拉的电池采用就是三元高镍。
自设立以来,容百科技陆续推出了NCM、NCM、多代高镍NCM、NCA、NCMA、Ni90及以上超高镍等高端材料产品,协同国内外电池厂商开发出多款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动力电池。
容百科技是年国内唯一一家三元正极产销量超过2.5万吨的企业,公司高镍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公司计划到年底和年底将产能分别提升至12、25万吨,并规划到年总产能达到万吨。
年,公司同步推进湖北五期、遵义二期、韩国一期产能扩建,预计年底正极材料总产能实现12万吨以上。其中,韩国基地年产7万吨正极材料项目于年4月开工,一期建设规模2万吨,韩国客户包括SK等下游电池企业,同时积极发挥韩国基地的关税优势,加大欧美客户的开发力度。
根据公告,容百科技6月建成2万吨,9月底建成3万吨,年底前再建成3万吨的扩产节奏。6月份新增的2万吨产线已经陆续完成了达产,9月底新增的3万吨在爬坡过程中。整体到年底可以实现12万吨以上的产能规划。
经营力:前三季度满产满销,规模上一个台阶
作为一家上市之初被不少媒体诟病的企业,容百科技正在用业绩说话。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51亿元,同比+.5%;归母净利润5.48亿元,同比+.5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69亿元,同比+.51%。
Q3单季度,容百科技实现营收26.59亿元,同比+.65%,环比+20.97%;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7%,环比+13.0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13%,环比+17.28%。前三季度,公司加权平均ROE为11.36%,同比提升8.76个百分点
毛利率方面,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4.62%,同比提升3.20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18个百分点;净利率8.56%,同比增长3.25个百分点,环比下滑0.60个百分点。
容百科技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下游市场需求上升,公司销售规模同比大幅增长,实现正极材料产销规模双增,NCM、Ni90及以上超高镍系列产品销量环比增长约20%。;产能利用率同比大幅提升,并且随着新产线的升级迭代及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产线规模效应显现,单吨成本改善;前驱体自供率维持较高水平,对利润提升产生正向影响;4)公司强化供应链管理,上游原材料供应稳定,价格控制在合理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容百科技的前驱体板块,报告内的高镍前驱体大规模量产,产能利用率提升,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二季度实现利润环比翻倍增长。发挥与高镍正极技术协同效应,产品与工程工艺技术有效提升,更高镍NCM、NCA、NCMA新产品已获多家国际知名客户认证,无钴前驱体小试工艺定型。
创新力:抢占市场规模,研发投入相对被淡化
所有的锂电池企业都在抢占规模,因此,当我们看到容百科技的研发投入时,虽感遗憾,但不意外。
前三季度,容百科技研发投入合计2.06亿元,同比增长.46%,研发投入占比营收比重3.3%,同比减少0.42个百分点。
第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合计万元,同比增长.94%;研发投入占比营收3.51%,研发规模是偏小的。据笔者了解,对于现在的锂电池企业,没有比抢占市场份额更重要的事情了,研发可以旁边先放一放。
容百科技今年在更高镍的产品开发上取得了进展,9系的产品有比较大的突破,Ni90含量产品单多晶实现小批量出货。90以上的超高镍产品已完成工艺定型并通过下游客户认证,进入了吨级中试阶段,相关产品可应用于部分下游客户所生产的圆柱、软包和方形及下一代全/半固态等。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尖晶石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小试制备工艺已趋于成熟,并积极配合相关客户在公司现有产线进行产品性能优化及工艺放大实验;钠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领域进入中试工艺优化阶段。
在全固态电池领域,适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新型单晶高镍正极材料及多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同步进行开发,相关中小试样品在国内外多家电芯公司及科研院所进行送样测试。
行业发展
毫无疑问,国内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市场份额抢占的白热化,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等龙头A股公司的扩展计划和速度来看,相比技术迭代,各环节的龙头股更重视未来可实现的市场规模。
动力电池主流技术路线的正极材料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国内方面,磷酸铁锂渗透率在年降至33%低位(其中乘用车仅占5%),年迎来触底回升,拉开了铁锂回潮的大幕。
三元电池和铁锂电池的技术路径各有优劣。从年内的两种技术路径装机量的表现来看,三元的增速更高。而从行业推算的未来3年趋势来看,三元的短期增速仍然是超过铁锂的。
根据行业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磷酸铁锂装机量增幅—%,高镍三元装机量增幅%多,高镍增幅超出磷酸铁锂。
当前,国内可再生能源交通工具的终端应用市场快速发展,推动正极材料市场快速增长。根据GGII数据,至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量从11.3万吨增长到51.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35%,至年三元材料占正极材料的比例从32%提高到46%,份额占比保持第一。其中,三元正极材料中高镍材料发展速度最快,国内高镍占三元材料出货量的占比由9%上升为24.1%。从各国动力电池长期技术路径规划来看,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普遍将达到Wh/kg以上,高镍三元电池是现有技术体系中必然选择,高镍三元材料的市场占比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另外,从成本角度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生产,高镍电池的制造成本会快速下降,包括大圆柱电池等也会大幅度降低三元电池的成本;同时,未来金属原材料的价格随着一些项目的投产会逐步下行。
再者,三元材料的的镍钴锰锂都有回收价值,回收占比会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不断提升。能量密度角度,一旦CTP、CTC等技术应用到三元层面,三元能量密度至少还有10%-15%的提升空间,极大改善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同时降低单位成本。
〉〉〉小编说〈〈〈
小编不爱开电动车也不买电动车,但热衷研究电动车和半导体。熟悉光伏产业的投资者可能会有个感觉,当前全市场对锂电池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