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www.txbyjgh.com/axhd
“年”味
小桥流水、雕花门窗、彩色年画、年俗景观……漫步于孝德镇年俗村,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每一幅年画、每一处景点都诉说着绵竹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打卡”。
这里有哪些与“年”相关的景观,
又包含了哪些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
绵竹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尹天润,
讲述“年”的故事。
穿过庄严古朴的大门,踏过蜿蜒向前的青石小道,“百年好合”雕塑呈现在眼前。
3个正红色甲骨文“年”字紧密相连,头顶金黄的麦穗熠熠生辉,基座上97个不同字体的“年”字独具匠心,个“年”字不仅充满了真诚的祝福,也寄托着当地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盼。
年字,最早见于商朝的甲骨文,文字简洁形象,由两个部分构成:
上部是禾谷的一束穗子下垂,代表禾谷已经成熟,下部是一个弯腰、臂向下伸的人,代表人收割庄稼或背负粮食回去,两者合一即为“人负禾”或“人收禾”,表示丰收、收获,引申为一年的收成,五谷成熟。
“古人眼里的‘年’,本意是庆祝一年丰收,期盼来年收成更好,万事平安吉祥,因此我们用了甲骨文‘年’字作为主体。”
尹天润说,这里的“年”有三层含义。
一是计时单位,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
二是收成状况,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即年景之好坏;
三是节日名称,"百节年为首",是欢乐庆祝的愉快时光,谓之过年。
打造初期,为了通过年俗景观展现出浓厚年味,丰富村里的文化内涵,尹天润带领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积极参与设计,经过大家思想碰撞,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终于确定了“百年好合”主题雕塑。
“个不同的‘年’字从侧面反映了四川巴蜀文化的核心内容,即你中有我,我有中你,互谅互让,互不侵犯,形成了‘大融合’文化,我们也将核心理念贯穿于整个年俗村年文化打造中。”
尹天润说,每到节假日,年俗村便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不少人都会摸一摸《百年好合》雕塑,祈愿自己的家庭、婚姻“百年好合”。
漫步前行,一路花团锦簇,草木葱绿,古铜色的“转大钱”雕塑与波光粼粼的河面遥遥相望。
三个大铜钱矗立在地面,上面雕刻着“迎门纳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等字样,与现代“年”文化巧妙融合。中间的铜钱开出了一个向上的箭头,来往游客可以自由出入,意味着踏过铜钱大门,好日子蒸蒸日上。
“三人为众,意味多。这里用三个铜钱,就是祝福大家赚大钱。”
尹天润介绍,古时民间有首歌谣:正月初一耍一天,正月初二大拜年,正月初四玉皇殿,正月初五转(赚)大钱。
每年正月初五,绵竹家家户户置办酒席为财神贺寿。小孩早上起来,兄弟姊妹一群人围在桌子周围,取出压岁铜钱或镍币,把镍币夹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用力一拧,使镍币在桌子上旋转,意为新年财源广进。
根据小孩转小钱这个习俗,年俗村在打造年俗景观时,设计了“转大钱”雕塑,并特意放大比例,由“转”变成了“赚”,用来满足老百姓“赚大钱”的愿望。
近几年,
不少游客在正月初五来到这里,围着雕塑顺时针方向转一圈,期盼自己新的一年财源滚滚。一传十,十传百,在绵竹年俗村“赚大钱”的习俗渐渐传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讨个“好兆头”。
在“转大钱”雕塑前,“闹元宵”景观尤为醒目。只见青花瓷的大碗中,盛着12个白滚滚、奶呼呼的大汤圆,不仅代表一年12个月,也象征着巴蜀文化“大团圆”。
碗内壁面上,24幅节气国画栩栩如生;碗外壁面上,一圈圈花纹宛如小汤圆和一片片鱼鳞,意味年年有余,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民间叫‘过大年’,古时称‘上元节’,现在叫‘元宵节’,是春节最后一个节日,家家户户燃香火,供祭品,吃汤圆。这个景观的打造,就是祝福大家家庭和睦幸福。”
尹天润说,古时正月十五的“元宵夜”最为热闹,集市、庙会都会举办各种灯会,放烟火、烧龙灯等节目更是精彩纷呈。“元宵节”过了,预示着“年”过完了,“春”也就到了,商店开业,集市开市,农夫们开始准备春耕物资,下田播种,为新一年的丰收做足准备。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情更浓。
年俗村里独特的年文化,
不仅是对团圆、和谐、幸福的祈愿期盼,
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今年春节,欢迎大家
来绵竹年俗村感受“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