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更正规 https://m.39.net/news/ylzx/bjzkhbzy/
文
唐侠
作者简介:唐侠,青衫布衣公,煮酒逍遥客,听箫品茗人,笔墨江湖友。
平生第一次接触这个叫做“钱”的东西,应该是我六岁那年的大年初一,记得那是一个白雪皑皑艳阳高照的早晨,窗外除了传来小鸟掠过发出的啾鸣,还不时夹杂着“二踢脚”和鞭炮的声音,浓烈的硫磺味在清爽清新的空气中激荡起一股令人亢奋的味道。
母亲轻轻叫醒我,指了指枕头底下,我伸手一摸,原来是八枚五分钱的硬币,崭新的,亮闪闪的硬币,六岁的孩子虽然并不完全明白钱的意义,但可以拿来换糖吃,可以买玩具是知道的,我一骨碌爬起来,听妈妈一字一句地教我:“五个一分加起来是五分,两个五分加起来是多少呢?”
“十分。”我掰着手指头说。
“是十分,也可以说是一角。”妈妈说,“算一算,你有几个一角了?”
我仰着脑袋算了半天,响亮地回答说:“四角。”
“拿到压岁钱,说明你长大了。”妈妈说,“以后你每一年都会拿到压岁钱,一直到长大工作赚工资。”
五分钱的镍币在我手心里摊开,因为手小,显得硕大有如银元,因为簇新,闪闪发光有如钻石。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岁钱也在一岁岁的长大,从硬币变成了纸币,从一张变成了几张,最后变成了用红纸包着的“红包”。
一直以为过年时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就是给晚辈的祝福,直到后来知到压岁钱的起源由来才明白,压岁钱最早的初衷,更多的是避邪祛灾之意。
压岁钱的起源,跟我们嘉兴颇有渊源。传说古时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夫妻,因为老年得子,孩子成了掌上明珠,格外珍惜宝贝。
当时据说有一种名叫“祟”的妖怪,黑身体白手掌,专门在大年三十夜里出来祸害小孩,如果被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一下,孩子就会受惊吓大哭,然后发高烧说呓语,原本聪明机灵的孩子会变成疯疯癫癫的傻子,所以在除夕之夜,人们怕“祟”出来祸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围坐不睡觉,称为“守祟”。
话说这一年的年三十夜里,管姓夫妻一边“守祟”,一边逗孩子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板,拆开包上,包上拆开,一直到孩子玩累了睡着,夫妻俩丝毫不敢合眼,两人挨着孩子坐下,却将包着八枚铜钱的红纸包随手搁在孩子枕头底下。
到了深夜,忽然一阵狂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出现了,只见这个“祟”浑身漆黑,将一双惨白的手伸向孩子的头顶,管姓夫妇吓得浑身发抖却手足无措,恰在此时,孩子枕下的红包里突然射出一道红光,那只“祟”大吃一惊,急忙收手尖叫着逃跑了。
第二天管氏夫妻把这桩奇事告诉给众乡亲,从此大家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果然以后再也不见“祟”出来祸害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保护孩子将“祟”吓跑,因此人们把这钱叫做“压祟钱”,由于“祟”与“岁”谐音,久而久之便成了“压岁钱”。
正因为“压祟钱”最初的用意是镇祟驱邪,所以在汉代出现了专门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比如在钱币的正面铸上“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祝福文字,在背面铸有龙凤、龟蛇、双鱼、宝剑和星斗等吉祥图案,可以佩戴赏玩,并且有了专门的名字,称作“压胜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压岁钱驱邪避凶的初衷渐渐被人们遗忘,祈福祝愿成为主要内容,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以祝愿孩子平安成长演化为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传统礼仪习俗。
习俗的演化很有意思,压岁钱从汉代的驱邪避凶,到唐朝的祈福散钱,给“压岁钱”也并非一定要用“钱”,大文豪苏轼给儿子苏迈的就是一方普通的砚台,并刻上“以此进道常若温,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的砚铭激励儿子,如果今天能够找到这方砚台,也许是世界上最贵重的压岁钱了。
“压岁钱”是孩子们最为盼望的新年礼物,千百年来,压岁钱一般被孩子们用来买爆竹糖果玩具之类,如同清代吴曼云在《压岁钱》一诗中说的:“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时至今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压岁钱这个传统习俗被赋予了新的更多内容,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支配能力,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理财观念,可以让孩子懂得感恩和回报,甚至对家长来说也是一次普法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如何处置此类财产有着明确的规定,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