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早间,沪镍主力合约在期货市场上表现尤为抢眼,一度成为领涨品种。至下午收盘时,该合约报收涨幅15%,结算价格定格在元/吨,市场目光因此聚焦。自年9月以来,沪镍价格持续走低,累计降幅已超过元/吨,相较于年1月的相对高点元/吨,价格几乎减半。
“年镍价显著下滑,这主要归因于国内精炼镍产线的相继投产,导致镍产业从结构性过剩转变为全面过剩。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库存积压,镍价的波动性也逐渐减弱。”
上海钢联分析师周冒婵指出,在经历了前一年的巨幅上涨后,年镍产业转向了全面的供应过剩,镍价随之从高位回落至更为理性的水平。在这一年中,各镍品种的供应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尤其是印尼的镍铁大量回流,同时镍中间品及进口量也成倍增加,国内精炼镍产线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上海钢联数据统计,年预计中国镍生铁产量金属量为5万吨,环比减少79%。其中,中高镍生铁产量为23万吨,环比减少49%;而低镍生铁产量为27万吨,同比略增97%。另一方面,年印尼镍铁总产量镍金属量约为万吨,同比增加23%。其中,中、高镍生铁约占万吨;低镍生铁为45万吨,同比略减5%;而FENI(镍铁合金)产量为3万吨,同比减少5%。
此外,年中国镍铁进口总量约为万吨,同比增加万吨,增幅高达2%。其中,自印尼进口的镍铁总量约为万吨,同比大幅增加万吨,增幅达4%。而除印尼外的其他国家进口量合计为45万吨,同比减少6万吨,降幅为8%。
随着供给过剩导致镍价的大幅下滑,产业链公司的盈利状况也受到了影响。周冒婵表示,截至目前,镍价的一再下跌已经导致一体化企业生产精炼镍的整体利润明显收缩。而对于那些以外采中间品和硫酸镍生产精炼镍的企业来说,其利润则随着年内镍价的波动而有所起伏。特别是在年9月份后镍价再次大幅下跌时,外采硫酸镍生产的利润率先出现倒挂,随后在11月开始,外采镍中间品生产精炼镍的利润也遭受损失。年,国内主产区镍铁的即期利润呈现出整体震荡下行的趋势。据数据显示,国内镍铁厂采用RKEF工艺的平均生产成本为元/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4%。然而,平均利润率却为负值,达到-04%,同比大幅减少了23%。
同时,年国内硫酸镍的生产成本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具体而言,我国MHP生产硫酸镍的平均成本为元/吨,较年降低了约9%。但遗憾的是,在利润方面,由于电池端需求不佳以及硫酸镍过剩的影响,年硫酸镍的整体利润保持较低水平。
展望未来,周冒婵预测年镍价的重心将进一步下移,但下跌的幅度相较于年将会有所收窄。从宏观角度看,年国内经济预计将回升向好,而海外方面则可能因高通胀和地缘政治因素而恢复较慢,上半年大宗商品整体可能面临压力。
在基本面方面,年国内镍矿市场的重心有可能进一步下移,但下调的幅度将显著小于年。与此同时,印尼的内贸矿价,特别是湿法用矿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回升。中国和印尼的镍铁市场将继续面临上下游的双重挤压。在供应过剩和价格下跌的趋势下,印尼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成为年价格阶段性回升的机会。供需两端的政策类消息将继续对市场行情产生显著影响。此外,上半年国内仍有部分精炼镍产线计划投产,这将会进一步降低对海外进口的依赖,同时也将加剧国内精炼镍的过剩压力。
在新能源领域,由于下游车企需要时间来消化库存,加上磷酸铁锂对三元材料的持续替代,电池用镍的整体消费增速并不乐观。总体来看,年镍产业的整体过剩规模预计将继续扩大,价格疲软态势难以避免。从时间节点上看,上半年消费可能整体偏弱,但产业待投产线尤其是精炼镍产线却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因此,在过剩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镍价可能将持续承压。然而,随着下半年消费的恢复,尤其是电池端镍消费的强劲潜能的释放,镍价有望逐步止跌企稳,呈现窄幅震荡的走势。
综上所述,预计年镍价的中线水平将在元/吨左右,运行区间为元至元/吨,跌幅将明显收窄。市场参与者应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