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实行以战养战,到底从中国

日军侵华,以战养战,通过各种掠夺来弥补战略资源匮乏。从到年,侵华日军进行各种搜刮抢掠,数量之多、品种之杂无法一一列举。

其中,头等大宗的就是金属类物资。

除了矿产资源,日军对金属类物资的侵占,到了嗜血的地步。在沦陷区内,日军对于铜、铁、锡、镍等,进行大规模收缴,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种收缴,虽然名目不一样,比如献纳、收买、交换等等,但实际上都是强迫。

就拿交换来说。日军每到一地,立即控制像盐、煤、火柴、烟草等这些民生物资,然后让当地百姓用铜来换。根据当时资料,一吨铜可以换盐五百斤,也可以换成煤或者火柴。

年上半年,散落在日本各地仓库中,从中国搜刮来的铜板或者镍币,总共就超过一万吨!

机械设备是另外的“抢手货”。

抢夺机械设备,并不仅仅是为了资源,同时,也要摧毁中国的工业基础。所以,对于大型机械厂,日军采用了整厂拆卸的方式。比如开始筹建的广东造纸厂,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新式木浆制纸机器。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广东造纸厂被日本人占有,随后机械设备被劫运一空。

而对于一般工厂,则分散分批运回日本。比如当时的西北建设公署和南华铁工厂,被分拆运走的机器,大约有近套,在年时,折合达到50多万美元。

船舶,也是重点关照对象。无论是小型运输船,还是武装舰船、远洋货轮,都损失重大。不过,这些资料搜集困难,许多船只已经找不到下落。不过,预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损失船只价值超过几十亿美元。

日本宣布投降后,未被拆解的船只得以归还。第一艘归还的船只是“建设号”,接着“逸仙号”军舰,兴安、飞星、隆顺、和顺、永源、增利、中兴等货船,陆续归国。

另外一些说起更让人痛心,就是我们的图书和文物。对于这些“文明物资”,日军能抢就抢,抢不走就毁。原因很简单——消灭历史、摧毁文化。

仅仅书籍一项,我国在战时损失的书籍,据国内调查,不下万册,而战后归还的总共只有不到16万册。

东亚第一图书馆——东方图书馆,则被日本人纵火焚烧。全部藏书46万册,包括善本古籍多种,共多册,中国最为齐备的各地方志多种,在这场大火中统统化为灰烬。五层大楼成了空壳,价值连城的善本孤本图书从此绝迹人寰,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难。

至于被劫的文物古董,字画、拓本、佛像、瓷器等,更是无法计算。其中周口店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就是在日军劫掠中丢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