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泰证券,曾彪、朱柏睿)
一、深耕三元正极材料,专注大单晶技术
1.1专注正极技术研发,产品覆盖全面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正极材料供应商。振华新材成立于年4月,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公司主攻单晶三元材料技术,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陆续进入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链,正极材料出货量常年位于国内前5水平。
公司专攻大单晶技术,行业领先,兼备对应的三元材料辅助技术。截止至年底,公司已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授权15项,其中6项发明专利为大单晶中镍三元系列产品,5项发明专利为大单晶中高镍三元系列产品,2项发明专利为尖晶石结构复合改性材料系列产品,7项发明专利为表面改性技术,7项发明专利为正极材料掺杂技术。
公司产品覆盖全面,涵盖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和复合三元正极材料。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用正极材料,涵盖包括中镍、中高镍及高镍在内的多种型号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NCM),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产品;消费电子用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高电压钴酸锂、复合三元正极材料以及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截至年底,公司已建成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生产线。
1.2高镍三元占比提升,实现业绩突破性增长
产品结构优化,高镍三元材料占比迅速提升。年开始,公司为提升产品性价比和能量密度以对应未来市场需求开始研发镍6系和镍8系产品。年高镍8系NCM三元材料产品出货量逐步提升,年一季度高镍8系三元正极材料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二季度4.68亿元,环比增长%,三季度6.10亿元,环比增长30%。年全年,高镍8系占营业收入比例已提高至38.08%。此外,公司超高镍9系三元正极材料已于年开始向部分客户进行吨级送样。
行业需求重振,内外助力实现业绩翻红。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陡降带来的车市寒冬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锂电池行业在年整体受挫。由此带来的上游材料供应商的订单推迟和产线停工,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了较大影响。-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46、26.55、24.28、10.37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0.46、0.68、0.34、-1.70亿元。年后,随着下游全球电动车市场需求迅速爆发带来的正极材料需求拉升以及公司本身的产品优化措施,公司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了突破性增长。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14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净利润4.13亿元,业绩翻红。
降本增效逐渐显现,期间费用率趋于稳定。由于年锂电池行业的整体受挫,公司营业收入下滑,整体期间费用率提升。公司采取直销模式,销售费用率长期稳定在1%以下。公司十分重视技术的研发与积累,年研发费用大幅提升至1.49亿,占比2.71%。年产销量显著提升,规模化带来的降本增效,使得期间费用率更进一步降低。
1.3背靠大山,核心团队稳固
振华集团控股,中国电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止年一季度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振华集团、中电金投合计控制振华新材34.81%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是中国最大的国有IT央企,也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综合性IT企业集团,提供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为主营业务。中国电子为国务院国资委%控股。
公司核心团队稳固且经验丰富。公司9名董事会成员大多来自于振华集团,且均有20年左右的在振华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工作经验,长期稳定的工作有助于高管了解公司本身,有利于高层策略制定,也有助于公司战略规划的一致性。
二、新能源车全球放量,正极材料市场未来空间广阔
2.1政策需求两方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入扩张时代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车行业迎发展机遇:年全球个国家缔结气候变化协定《巴黎协定》,对年以后减排目标与行动作出统一规划,该协定长期目标为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并尽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此后中、美、欧陆续发布碳中和目标,其中美、欧将碳中和时间点定为年,中国提出到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国内而言,政策大纲将保证未来数年乃至十余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为了能顺利完成我国发布的碳中和目标并保证双碳政策的有效实施,近年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新能源行业有关产业,近两年各部门颁发过诸多相关政策保障新能源相关行业的发展,新能源车作为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更是受到政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981.html